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家863计划“十五”机器人主题专家组组长王田苗认为,面对即将到来的智能制造时代,企业首先要对自身品牌的树立有着一定的追求。他表示,未来的市场竞争焦点在于个性化、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再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其他制造资源的约束,智能化机器人的出现是一种刚性需求。
四大科技浪潮
推动世界迈向智能制造
2013年3月,麦肯锡战略研究报告指出,包括设计、制造、零部件配套集成、服务、生产线等各个环节,未来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将有3万亿美元到5万亿美元的空间。作为中国著名的机器人技术专家,王田苗也十分看好机器人产业的未来。
“我的理解是,机器人和智能化是一场世界科技浪潮。”王田苗表示,未来的市场竞争焦点在于个性化、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再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其他制造资源的约束,智能化机器人的出现是一种刚性需求。尤其是工业机器人,作为一项基础战略性产业,是“制造机器人的机器人”,它不仅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础装备,其感知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等还可以辐射和渗透到其他装备中,促进相关行业的升级换代,“我们认为世界范围内工业机器人的市场有500亿美元左右,也许规模不算大,但是它对汽车、电子装备、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等行业的价值巨大。它既是战略性的基础装备,又支撑一些支柱型产业。而在这方面,德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具备了一定优势。”
“在工业4.0概念里面,机器人只是一个部分。”王田苗强调,这场即将席卷世界的科技浪潮并不仅仅体现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方面,而是由互联网与大数据、医疗健康与物联网、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等交错进行的。在它的推动下,世界未来的产业结构、制造模式乃至军事格局都会发生变化。例如在工业制造领域,以后会出现许多的创客,设计不再局限在企业里面,可能来自网络上的各种个人和组织;3d打印技术、机器人、数控机床所组成的无人化工厂大量的高效地进行生产,电商负责销售。
“我相信这股科技浪潮在未来的10年、20年就会汹涌澎湃地推动这个社会发生变革,企业家应该给予高度关注。”
中国制造2025:
云端数据平台整合自动化工厂
“过去的10年时间里,中国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效将市场需求和制造业的产品通过网络通道连接,迅速成长为一个互联网消费大国。接下来的10年或20年,中国将形成互联网工厂,即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
王田苗所强调的互联网工厂有两层,底层是企业之间最大限度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利用3d打印和机器人,实现制造资源的高效配置,提供完全基于订单和市场需求的高效生产,形成小批量特色化多样式的生产模式。另一个层面则是工业服务智能化,通过大数据平台,将世界各个角落的需求映射到相关的智能制造企业。“未来中国制造2025就是底下智能化数字化工厂,上层是智能化数据化平台,有效的动态组合实体制造的最佳配置。现在德国又将它概括为cps,就是信息、物理与人的一种集成。”
王田苗强调,德国和中国现实上存在差距,中国工业仍处于2.0到3.0之间,因此照搬德国工业4.0并不合适。“我认为,完全无人化的自动化工厂在中国绝大部分的制造环境和制造条件下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允许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王田苗认为,真正实现德国的工业4.0,必须满足三个非常苛刻的条件,一是工厂吸纳了完全的自动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据整合;二是要由严格的制度和软件控制流程;三是过硬的产品品质和服务,有稳定的市场。这些条件,中国大部分的企业都还没有同时具备。“只有有影响力的品牌才会从长远去考虑。所以我觉得我们最先要做的应该是树立中国制造的品牌,然后逐步改善管理流程,实现制度和程序的可控性;最后才是引入加强机器人物联网3d打印这些技术。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制造强国,逼近西方的4.0。”
建言佛山:
升级很迫切要两条腿走路
“东北和西北是国家重大装备生产基地,中低端装备制造业最活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珠三角和长三角,从这个角度看,佛山产业升级显得更加迫切。”王田苗说,一方面市场正激烈变化,传统一成不变的生产制造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个性化订单开始出现,如果生产不是柔性可变的,很难适应市场需求。再加上人们对于生产环境要求的提高,劳动法规的完善,企业要生存,就要追求发展的品质,就要思考四大科技浪潮对产业结构制造方式带来的变化。
王田苗认为,面对即将到来的智能制造时代,企业首先要对自身品牌的树立有着一定的追求。“一个只考虑短期利益的企业没有必要去做自动化,也不需要考虑,智能制造不是今年投入,明年就可以产出的。”其次结合自身的品牌战略和市场需求,发展自动化技术,包括机器人、物流、生产线,既可以通过系统集成将国外的生产线机器人产品集成用在自己的生产过程汇总,也可以围绕自己的生产去设计研制个性和专用的机器人设备,类似“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去和国外竞争。
王田苗认为,要推动企业朝着工业4.0时代迈进,政府也可以通过搭建平台的方式进行引导。关键技术或是前沿技术政府可以通过立项来支持,对于产品的研发对产业所需要的技术建议以补助或者税收来进行支持。同时可以搭建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将来的产业链配套或投资奠定基础。
聚轩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继续紧跟国家的政策走;不断深化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为中国的制造行业做贡献;聚轩在2015年及未来三年内将逐步提升技术,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功能,在帮助工厂实现信息化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制造业工厂的信息化程度;聚轩将立足宁波,继续扩大国内高端客户市场,不断扩大规模,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